花木兰是哪里人

古代花木兰是哪里人

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聚集在商丘,一起分析了《木兰辞》内容和尚存的元碑记载。一致认为,花木兰的故乡在虞城,已确凿无疑。

花木兰是哪个朝代的人?

暮宿黄河边。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可汗问所欲 这首诗最早记载是在南北朝陈朝,可汗、黄河,代表木兰所在的是北朝,北朝征讨更北方少数民族,应该就是北魏跟柔然之间的战争,所以木兰应该是北魏的人

花木兰是哪里人

徐鹏在1962年出版的第97期《中华活页文选》中的文章《木兰诗》里指出:“关于木兰的姓氏和籍贯……有人说她是谯郡人,有人说她是宋州人,有人说她是黄州人,有人说她是商丘人。”

隋恭帝义宁年间,突厥犯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疆场一十二载,屡建功勋,无人发现她是女子,回朝后,封为尚书。唐代追封为"孝烈将军",设祠纪念。

木兰祠始建于唐代,金代泰和年间(公元1201-1208年),敦武校尉归德府谷熟县营郭镇酒都监乌林答撒忽剌又重修大殿、献殿各三间,并创塑了花木兰像。至元代元统二年(公元1334年),该碑现存木兰祠大殿前。睢阳府尹梁思温倡议,募捐二千五百贯,重修扩建。清嘉庆十一年(公元1807年),该碑现存木兰祠大殿前,由该祠僧人坚让、坚科和其徒田何、田桢、田松等,又募资修祠立碑。由于历代重修,祠宇占地面积一万平方米,祠地四百余亩,住僧人十余人。

可惜,这座古雅祠宇,1943年毁于战火。现幸存祠碑两通。一是元代《孝烈将军像辨正记》碑,立于该祠大门内东侧。碑为青石,通高3.6米,宽1米,碑首前后皆为深浮雕的二龙云里戏珠,布局对称,造形大方。篆字题名《孝烈将军祠像辨正记》,碑四边刻有图案,上边用夸张浪温的手法,刻有二龙戏珠,龙头大而逼真,龙身简而细小,穿入流云,生动美妙。两边阴刻牡丹花纹,线条活泼流畅,古朴而不俗。碑文正书31行,满68字,其刻书精美,苍劲有力。龟座高0.7米,龟形伸头直尾,四肢半曲,似起似卧,栩栩如生。碑文下款:元朝元统二年,祖居归德汤德立石,侯有造撰文,曹州李克均、李英刻石。此碑经专家鉴定,确属元代石刻真品。1982年,由省文局拨款,又重修碑楼,顶为轿形,尖顶四脊,合瓦挑角,17层封檐,前后园门,古朴典雅,碑楼四周砌有围墙。另一通是清朝《孝烈将军辨误正名记》碑,立于该祠大门外西侧。通高2.14米,宽0.78米,方座,碑额刻有深浮雕盘龙,篆字题名,碑文正书,归德府商丘县庠生孟毓谦撰文,归德府商丘县邑大学生孟毓鹤书丹,芒山石工张握玉刻石。1993年,虞城县举办了中国第一届木兰文化节。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聚集在商丘,一起分析了《木兰辞》内容和尚存的元碑记载。一致认为,花木兰的故乡在虞城,已确凿无疑。

花木兰是哪里人

脍炙人口的《木兰诗》是一部流传了千百年的北朝民歌,历史学家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早已肯定,这首诗内容是"真实的"。1982年曹熙先生发表《木兰辞新考》,明确花木兰确有其人,"花"是后人加的姓,木兰本名穆兰,穆是鲜卑人的姓,约出生在公元412年的河南地,属今日的伊盟(包头人习称"河西",1926年曾隶属包头县)。

花木兰替父从军是参加对阴山之北柔然的战争。根据《太平寰宇记》记载:"自周、秦、汉、魏,前后出师北伐,唯有三道。"其东道是从今河北定县出喜峰口,西道是从陇西出甘肃安西。中道出黑山,正与《木兰诗》中“旦辞爷踉去,暮宿黄河边”“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相符。

黑山即今日包头昆都仑河谷北之阴山。 从今伊盟的"河西"到黄河边是一天的路程,从黄河边到昆都仑河谷之北阴山正好也是一天路程,再确切点讲是到当年中道的咽喉怀朔镇(今固阳县城一带)。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花木兰是哪里人,希望对玩家有所帮助,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花木兰的那些事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