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潮之谜是怎么样的呢?
黑潮是由太平洋北赤道流在菲律宾群岛以东向北流动的一个分支延续而来。其源地位于中国台湾省东南和巴士海峡以东海域。它沿台湾东岸北上,通过苏澳和与那国岛之间的水道流入东海。主轴指向东北,在陆架外缘和陆坡之间流动。当它在奄美诸岛西北分出对马暖流分支后,转向东流通过吐噶喇海峡北部流出东海,进入日本以南的太平洋海域;再沿日本诸岛沿岸流向东北,在本州铫子附近离开陆坡向东流去,成为黑潮续流。约至东经165°处再延伸为北太平洋流。狭义的黑潮系指自台湾东南海域至铫子一段紧沿陆坡流动的高速带状水流广义的黑潮流系则包括黑潮续流。
黑潮与气候
黑潮与气候关系密切。日本气候温暖湿润,就是受惠于黑潮环绕。我国青岛与日本的东京、上海与日本九州,纬度相近,而气候却差异不少。当青岛人棉衣上身时,东京人还穿着秋装;当上海已是“昨夜西风凋碧树”时,九州的亚热带植物依然绿叶复苏。这是因为,海洋暖流对大气有直接影响。据科学家计算,1立方厘米的海水降低1℃释放出的热量,可使3 000多立方厘米的空气温度升高1℃。而海又是透明的,太阳辐射能传至较深的地方,使相当厚的水层贮存着热量。假若全球100米厚的海水降低1℃,其放出的热能可使全球大气增加60℃!
黑潮对东海的作用
黑潮在吕宋岛以东,北向最大流速约80~100厘米/秒。在巴士海峡和台湾岛南端及东岸最大流速约150厘米/秒或以上。台湾以东,黑潮流幅约125~170千米,向北流幅逐渐变窄;离岸距离为60~100千米。流轴上最大流速平均约为95厘米/秒。流量(相对于800分巴面)的年际变化很大,在(19~42)106米3/秒之间。东海中的黑潮是黄、东海流系的主干,其影响还远及南海。
黑潮形成寒暖流
黑潮在自西向东流动中,沿途还汇合了其他水体,到达日本以南时,流速增强,流量增大,途径变异也最复杂。熊野滩以南经向断面上的地转流速分布显示了黑潮的典型结构。表层最大流速可达190厘米/秒以上,流轴(流速>50厘米/秒)宽约125千米,深约600米。流量约为71 106米3/秒。约在北纬35°处,黑潮离开日本海岸后分为两支,其一为续流主干,向正东流动,保持狭窄强流性质,直到东经160°附近。它在东经150°附近又分出一支,为黑潮逆流几乎沿椭圆形途径向琉球群岛和台湾岛方向流动。另一支为续流分支,流向东北,直到北纬40°处又转向东流。这一分支与其西、北两侧的亲潮,形成了寒暖两流系十分显著的锋面,这里渔业资源很丰富。
黑潮的途径和流轴
黑潮的途径和流轴位置,流幅和伸展深度,流速、流量以及热盐结构等等,都无时不在变化之中。变化周期从十几年、几年直到几小时,甚至更长和更短。其中,日本以南的黑潮,由于其途径曾多次出现周期为几年或十几年的大弯曲现象(日本学者称为大蛇形),并在远州滩外伴生大冷水团。黑潮大弯曲现象的持续性非常突出。1934~1980年的47年间竟有25年黑潮途径发生弯曲。
黑潮的水不黑
黑潮的水并不黑,甚至比一般海水更清澈透明。这是因为黑潮水质极少杂质,能见度达30~40米深。不过,在太阳的散射光照射下,其他光波如红、黄等色为长波,被水分子吸引,只有黑蓝色的光波被反射,所以,当人们从上往下看海水时,海水成了蓝黑色。这样人们就习惯地称它为黑潮,以区别于其他的一般海水。
黑潮
黑潮是沿着北太平洋西部边缘向北流动的一支强西边界海流,它因水色深蓝似黑色而得名。相对于所流经的海域来说,它具有高温、高盐的特征。黑潮起源于菲律宾东南,是北赤道流的一个向北分支的延伸。
主流沿巴士海峡东侧北上,经台湾东岸苏澳至与那国岛之间进入东海,然后沿东海陆架边缘与陆坡毗连区域流向东北,至奄美大岛以西约北纬29°、东经128°附近折向东,经吐噶喇和大隅海峡离开东海返回太平洋,并沿日本南岸东流。
黑潮在东海的途径终年比较稳定,它相当于100或200米层上的温度水平梯度最大的地带。可以用100米层上的20℃等温线或200米层上的18℃等温线来表征。。
本站推荐
曙光行动
捕鱼金手指
方块物语
萌幻之翼
要做大富翁
童话大乱斗
合成飞机大亨
风云天下OL
史上最坑爹的游戏7
万亨捕鱼
神兽金刚3幻影金刚
奇缘幻境
掌中三国
金手指捕鱼
坦克风云OL
小鸟OL
奇迹少女
黑潮之谜是怎么样的呢?
黑潮是由太平洋北赤道流在菲律宾群岛以东向北流动的一个分支延续而来。其源地位于中国台湾省东南和巴士海峡以东海域。它沿台湾东岸北上,通过苏澳和与那国岛之间的水道流入东海。主轴指向东北,在陆架外缘和陆坡之间流动。当它在奄美诸岛西北分出对马暖流分支后,转向东流通过吐噶喇海峡北部流出东海,进入日本以南的太平洋海域;再沿日本诸岛沿岸流向东北,在本州铫子附近离开陆坡向东流去,成为黑潮续流。约至东经165°处再延伸为北太平洋流。狭义的黑潮系指自台湾东南海域至铫子一段紧沿陆坡流动的高速带状水流广义的黑潮流系则包括黑潮续流。
黑潮与气候
黑潮与气候关系密切。日本气候温暖湿润,就是受惠于黑潮环绕。我国青岛与日本的东京、上海与日本九州,纬度相近,而气候却差异不少。当青岛人棉衣上身时,东京人还穿着秋装;当上海已是“昨夜西风凋碧树”时,九州的亚热带植物依然绿叶复苏。这是因为,海洋暖流对大气有直接影响。据科学家计算,1立方厘米的海水降低1℃释放出的热量,可使3 000多立方厘米的空气温度升高1℃。而海又是透明的,太阳辐射能传至较深的地方,使相当厚的水层贮存着热量。假若全球100米厚的海水降低1℃,其放出的热能可使全球大气增加60℃!
黑潮对东海的作用
黑潮在吕宋岛以东,北向最大流速约80~100厘米/秒。在巴士海峡和台湾岛南端及东岸最大流速约150厘米/秒或以上。台湾以东,黑潮流幅约125~170千米,向北流幅逐渐变窄;离岸距离为60~100千米。流轴上最大流速平均约为95厘米/秒。流量(相对于800分巴面)的年际变化很大,在(19~42)106米3/秒之间。东海中的黑潮是黄、东海流系的主干,其影响还远及南海。
黑潮形成寒暖流
黑潮在自西向东流动中,沿途还汇合了其他水体,到达日本以南时,流速增强,流量增大,途径变异也最复杂。熊野滩以南经向断面上的地转流速分布显示了黑潮的典型结构。表层最大流速可达190厘米/秒以上,流轴(流速>50厘米/秒)宽约125千米,深约600米。流量约为71 106米3/秒。约在北纬35°处,黑潮离开日本海岸后分为两支,其一为续流主干,向正东流动,保持狭窄强流性质,直到东经160°附近。它在东经150°附近又分出一支,为黑潮逆流几乎沿椭圆形途径向琉球群岛和台湾岛方向流动。另一支为续流分支,流向东北,直到北纬40°处又转向东流。这一分支与其西、北两侧的亲潮,形成了寒暖两流系十分显著的锋面,这里渔业资源很丰富。
黑潮的途径和流轴
黑潮的途径和流轴位置,流幅和伸展深度,流速、流量以及热盐结构等等,都无时不在变化之中。变化周期从十几年、几年直到几小时,甚至更长和更短。其中,日本以南的黑潮,由于其途径曾多次出现周期为几年或十几年的大弯曲现象(日本学者称为大蛇形),并在远州滩外伴生大冷水团。黑潮大弯曲现象的持续性非常突出。1934~1980年的47年间竟有25年黑潮途径发生弯曲。
黑潮的水不黑
黑潮的水并不黑,甚至比一般海水更清澈透明。这是因为黑潮水质极少杂质,能见度达30~40米深。不过,在太阳的散射光照射下,其他光波如红、黄等色为长波,被水分子吸引,只有黑蓝色的光波被反射,所以,当人们从上往下看海水时,海水成了蓝黑色。这样人们就习惯地称它为黑潮,以区别于其他的一般海水。
黑潮
黑潮是沿着北太平洋西部边缘向北流动的一支强西边界海流,它因水色深蓝似黑色而得名。相对于所流经的海域来说,它具有高温、高盐的特征。黑潮起源于菲律宾东南,是北赤道流的一个向北分支的延伸。
主流沿巴士海峡东侧北上,经台湾东岸苏澳至与那国岛之间进入东海,然后沿东海陆架边缘与陆坡毗连区域流向东北,至奄美大岛以西约北纬29°、东经128°附近折向东,经吐噶喇和大隅海峡离开东海返回太平洋,并沿日本南岸东流。
黑潮在东海的途径终年比较稳定,它相当于100或200米层上的温度水平梯度最大的地带。可以用100米层上的20℃等温线或200米层上的18℃等温线来表征。。